小浆果育种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于2011年获得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建设单位为东北农业大学。小浆果是寒地优势和特色果树树种。我国小浆果产业起源于黑龙江,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东北农业大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黑穗醋栗、沙棘、树莓等小浆果研究,培养了我国一半以上的小浆果科研人员和实用人才,是我国小浆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发源地。中心建设主体为东北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同时还依托于校内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应用化学、植物保护等学科,围绕小浆果全产业链进行组建,是我国小浆果领域最早设立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定位:中心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绿色食品生产和林下经济发展战略,始终遵循“技术支持市场,技术引导市场”的原则,立足龙江,重点解决小浆果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黑龙江省小浆果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持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潜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将中心建成我国小浆果产业重要的研发机构,使其成为黑龙江省小浆果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基地。
中心目标:采取内外联合、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配合,协同攻关的方式,研究开发寒地小浆果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我省小浆果科技和产业跨越式发展,大幅提升我省小浆果产业竞争力。保持中心的研发水平在国内小浆果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按小浆果全产业链方式设置了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土壤肥料、病虫防治、贮藏保鲜、成分分析、精深加工、采收机械等8个研究平台。
中心创新工作、效果作用及转化情况:中心面向我省小浆果产业需求,持续攻关、开拓创新,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1. 围绕蓝靛果全产业链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解决了品种、栽培、育苗、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问题,使我国蓝靛果产业从零开始,增加到现在面积、产值等居于世界首位。在蓝靛果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
2. 选育出3个蓝靛果品种,已经成为我国主栽品种。获得2个新品种权,十余项发明专利,并成功实施了成果转化。蓝靛果系列成果吸引了农夫山泉、汇源、山东圣海、北京华保等企业落户黑龙江发展蓝靛果产业。同时,依托成果孵化或技术入股了4家企业。推动了甘南、勃利、尚志等县市将蓝靛果等小浆果产业列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
3. 中心在小浆果领域的创新工作和成果转化成效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的高度重视,给予了黑龙江省小浆果产业大力支持。同时,发展小浆果产业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