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办学历史肇始于1948年成立的东北农学院果蔬教研室,经过77年的建设与发展和一代代园艺园林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工、农、理融合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贯通培养,高层次园艺园林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园艺学一级学科,下设蔬菜学、果树学、观赏园艺学3个二级学科,园艺学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从C+晋升为B等级,并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蔬菜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园艺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蔬菜学、果树学、观赏园艺学3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农艺与种业、风景园林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园林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风景园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艺专业设有“拔尖人才培养班”和“中新园艺实验班”,园艺专业已通过首批农科类专业认证。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3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1人,具有博士学位77人。现有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4人次,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40人次,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74人,硕士研究生650人,博士研究生85人,在站博士后24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科技小院2个,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
学院现有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十四五”以来,新立科研项目2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其他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及子课题23项,横向课题60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2亿元。在《Molecular Plant》《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Host & Microbe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累计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授权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园艺作物新品种21个,新品种保护权6项,制定地方标准15项。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植物园等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十四五”以来,成功举办“首届中俄小浆果产学研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首届及第二届中新园艺国际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吸引近千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交流,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开展的“3+2”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开辟了新赛道。
学院党委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荣获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我校唯一一个)、全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学院教师入选龙江70年70人模范人物、感动龙江人物和龙江最美科技工作者;园艺系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团队;小浆果科技小院党支部入选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兴农先锋博士生党支部入选首批黑龙江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辅导员团队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王傲雪团队入选省教科文卫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学院团委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
新时代的园艺园林人,将始终牢记“为振兴龙江园艺园林事业发展育英才、出成果、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把“让龙江人民的‘菜篮子’更绿色,让龙江百姓的‘果盘子’更丰富,让龙江农民的‘钱袋子’更充盈,让龙江城乡的‘大院子’更美丽”作为责任担当,以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秉承“求真至美、知行合一”的院训,发扬学院坚韧不拔的冰凌花精神,坚定不移地向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园艺园林学院”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